小朋友借瞭上圖三分之一的書,上海閱讀的明天會更好

原標題:小朋友借瞭上圖三分之一的書,上海閱讀的明天會更好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到來前,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系列讀書活動“大學之道”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開講。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主持人何婕、包玉剛實驗學校高中語文學科組長熊德勇圍繞“定制一份自己的書單”,暢談閱讀的現狀、意義和方法。閱讀的快樂並不功利
近年來,閱讀的功利性和碎片化開始成為人們關註的一種現象。
周德明在講座中解讀瞭《上海市公共圖書館2017閱讀報告》的數據:“2017年有效讀者卡持有量已達到4,528,474張,截至2017年底,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讀者來源覆蓋瞭全球190多個國傢或地區;2017年上海全市書刊流通量穩定在6700萬餘冊次;2017年共有83.9萬讀者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借過書刊,年人均外借量25.14冊,一半以上的讀者年外借量超過12冊。”
“定制一份自己的書單”講座現場。左起:何婕、周德明和熊德勇
報告中的一個數據讓周德明尤為關註,也讓他對上海市的閱讀抱有樂觀心態——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持證量是160萬多人,占持證量36%左右。小朋友的外借量占比也從2015年的30%升為34%左右,換言之,上圖有三分之一的書是小朋友借的。
“一個人如果養成瞭閱讀習慣,這個習慣會伴隨終生。而且圖書館的書分22個大類,每個類別的書都有小朋友借,比如植物學都有。這反映瞭上海小朋友很好的閱讀面,也可預見上海閱讀的明天會更好。”周德明如是說。
何婕對於這樣的數據感到欣慰和振奮:“喜歡閱讀有很多理由,它給你帶來精神的快樂,開拓瞭眼界,打開瞭格局,豐富瞭知識體系......閱讀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我說的好處大部分指精神方面的,因為閱讀本質上來說不會直接給你帶來什麼功名利祿,不會帶來什麼馬上看得到的物質收獲。”
何婕說起,自己習慣隨身帶著書,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空,也不想浪費那點空的時間。“其實空的時間,刷手機也過得很快。我不是不刷手機,我也刷的。尤其像我們做媒體工作,要快速獲取新聞資訊。但是我時刻記得手機要帶,書也要帶。有時候會有相對比較成塊的時間,我可以拿來看書。”
除瞭看,何婕還寫。這樣的開始比較偶爾,突然有一天她想到:我看瞭那麼多書,看過和寫下來是不是不一樣?
“有時候你看過就忘掉瞭,但是看瞭之後,咀嚼一下,再記錄下來。這裡不隻是感想,更多是自己的思考,這樣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呼吸的過程。”何婕像是和自己約定瞭一樣,每星期寫一篇大概兩三千字的讀書筆記,慢慢多瞭也有兩年,還把去年一年的筆記集結成冊。
她在《書單更新》中寫道:“生活的重負,在書裡被別的東西消弭,而讀書的種種體會,也在真實世界裡或被印證或被撫慰。兩個世界彼此相通,時而共振、時而相互消解,足以讓人偷著開心,仿佛掌握瞭世上最神奇的秘辛、往來同空間的魔法鑰匙”。
淺閱讀與深閱讀都被需要
熊德勇稱,到瞭包玉剛實驗學校後發現,語文課程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老師不能隻以上海語文課程要求來教。“除此之外,我們所做的重要一點就是大量增加整本書的閱讀。把整本書作為教材來教,這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是第一次的。”
熊德勇介紹學校也會給學生選書,開列書單。“比如我在2012年把《論語》整本書放在六年級,讓學生們讀。當時有老師覺得風險太大瞭,人傢高中才讀,我們從六年級讀,但試下來效果非常好。學生讀《論語》讀得很愉快,傢長和學校也支持;另外,大傢知道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我們讓七年級讀《水滸傳》。那會兒上海市有兩個語文特級老師進行論證,到底‘水滸’能不能給中學生讀?結果這場論證握手言和,認為可以讀,但是有一種批判性閱讀的方法。”
“從我在學校裡做語文老師,在閱讀方面引導學生的時候,我發現 ‘經典閱讀與實用閱讀、嚴肅閱讀與休閑閱讀、深閱讀與淺閱讀’這六個詞語對於一個人的閱讀來說,可能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都是被需要的。”熊德勇說。
在信息過剩的碎片化時代,熊德勇認為何婕的做法給出瞭很好的建議:“在等候的時間、事情做完後還有剩餘的時間,不論是拿起電子產品進行電子閱讀還是拿起紙質書進行原生態閱讀,都是閱讀。”
何婕表示,自己也不反對淺閱讀、碎片閱讀。“首先要保證有閱讀這麼一個愛好,愛做這件事,再來看怎麼把這個事做得更好。”何婕說,“我對淺閱讀和深度閱讀的理解是,你看三五千字的文章你需要調動的腦力和你看三五萬字以及三五十萬字要調動的腦力是不一樣的。三五千字像看一塊磚,但是三五十萬字就是看一個房子,看這個作品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作者所有的思考架構、他的理念、他的價值觀。”
“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社科類作品,這後面你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靈魂,不僅僅是一個側面。讀者如果在深閱讀狀況下可以完全隨著作者腳步,在這個過程裡面一直跟他對話。等於三五十萬字的幅度裡讀者一直跟作者對話,這種腦力激蕩和對自己閱讀力和思考力的培養是完全不一樣的。”何婕表示,相對來講,她會呼籲先從淺閱讀開始,但別忘瞭要做深閱讀。
在周德明看來,無論是淺閱讀、深閱讀,經典閱讀、非經典閱讀,隻要閱讀總體說來都是好的。
“閱讀者是可愛的,美麗的。為什麼大傢都會提倡進行經典閱讀,自然有它的道理。在我看來一部作品要成為經典,至少具備三大特征:第一,內容特別富有價值。第二,經歷瞭時間檢驗。第三,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不久前上海圖書館和大英圖書館共同主辦瞭“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英國作傢手稿展,展出瞭狄更斯等五位英國著名作傢的珍貴手稿原件以及不同時期的中譯本。展覽吸引瞭大量的觀眾,展覽成果匯編成精美的《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一書。周德明說:“這些作傢的經典作品呈現或思考人性,對終極問題進行追問,追求千百年來人們共同珍視的價值,有著超越歷史、地域、民族的普遍意義,歷久彌新。”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油煙靜電機|油煙靜電機推薦油煙處理機價格|油煙處理機費用新竹靜電機保養|新竹靜電機保養價格方微信(xinlang-xinwen)
3A7CA43BB966CE25
arrow
arrow

    wwc222go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