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司法局推出35項舉措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3月28日上午,上海市司法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新聞通氣會。會上透露,上海目前已形成瞭五個方面共35條行動方案,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供精準、便捷的法律服務

對於一個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而言,發達的法律服務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此次發佈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中就對提供精準、便捷的法律服務這一方面提出瞭涉及律師法律服務、公證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5個層面的具體舉措。譬如在深化律師法律服務層面,《行動方案》提出瞭推進國企、民企、外企建立公司律師制度,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等措施來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在拓展公證法律服務層面提出建立市場主體常年公證顧問制度等。

會上透露,上海將深化 放管服 改革,優化法律服務行政審批流程,推行全網通辦,加快落實行政審批 最多跑一次 並逐步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法律服務質效。

大力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

上海要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要建設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必然要求國際化的法律服務支撐。 談到目前上海涉外法律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指出,目前上海市總體涉外法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法律服務的對外開放度也在不斷擴大。隨著自貿試廚房油煙處理驗區、 一營業用抽油煙機帶一路 等國傢戰略的深入實施,上海律師與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律所等建立合作關系,業務領域延伸到越來越多的國傢地區。

不過,受限於語言、信息傳播渠道等因素,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上海的涉外法律服務業還存在很多不足。針對這些突出問題,陸衛東表示,未來上海還將加大涉外法律服務業政策扶持力度。爭取把自貿試驗區內的中外律所聯營與互派試點政策,擴大到全市范圍。積極搭建涉外法律服務業務促進平臺。推進 上海東方域外法律查明服務中心 建設,整合本市法律服務資源,讓法律查明供需雙方在平臺靜電除油機上實現對接互動,為中外企業、法院、仲裁機構、政府部門等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服務。此外,上海還將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保障涉外法律服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專業調解、行業調解

隨著社會發展,矛盾糾紛呈現高發、多發態勢,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 從近三年的數據看,專業性行業性糾紛已穩定占據糾紛總量的60%以上 。市司法局副局長陳春蘭表示,近年來,上海市大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在人們熟知的人民調解之外,專業調解、行業調解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她介紹,相對於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等紛爭解決方式,專業調解、行業調解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具親和力。

為適用新形勢的需要,近年來,上海在專業調解、行業調解方面作瞭一些探索。如大力發展商事調解,著重向金融、保險、證券、知識產權、消費者維權等領域拓展,建立專業調解組織,為當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紛爭解決途徑。創新調解機制,充分發揮律師專業優勢,推進律師調解工作試點。此外,上海市16個區還建立瞭專業人民調解中心,為糾紛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的調解服務。

目前,上海市專業調解、行業調解取得瞭比較好的社會效果。2017年,全市專業調解、行業調解受理案件24萬餘件,其中,民事糾紛6.8萬件、刑事和解案件近1600件、治安案件1萬餘件、房地物業糾紛2.2萬件、醫患糾紛約3200件、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4.6萬件、勞動爭議2.9萬件、知識產權糾紛700餘件、消費糾紛5.7萬件,調解成功率均在90%以上。

據悉,未來上海還將大力推進調解工作供給側改革,聚焦上海 五個中心 建設,重點加強知識產權、商事、電子商務等專業調解、行業調解,探索制定為社會廣泛認可的專業調解規則。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楊力認為,上海市司法局推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無疑是作為全國商業重鎮的上海進一步推動地方治理方式走向現代化,邁出的又一 更為積極 的堅實步伐。它被寄予瞭一種成為 改革杠桿 的期望,承載瞭上海持續助力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以及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重擔,成為上海地方政府下一輪獲取 更大改革紅利 的營商法治環境保障重要頂層設計之一,值得為後來跟進者所垂范。
A4D7D2685B0E1CE4
arrow
arrow

    wwc222go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